“基于生活逻辑的交际语境写作研究”主题研训

[  发布时间:22-11-28来源:作者:进修学校浏览:365  ]

          “基于生活逻辑交际语境写作研究”                              

   ——听胡根林博士《指向过程性指导的任务情境写作教学设计》线上研讨活动

2022年11月26日晚上7:30,黄本荣名师工作室成员云端开展了一场“基于生活逻辑的交际语境写作研究”的研训活动。本次活动由黄本荣名师工作室和付小明名师工作室联合开展,邀请了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中语文教研员、博士、研究生导师胡根林为大家在线上做了题为《指向过程性指导的任务情境写作教学设计》的讲座。

活动由两个部分组成,首先是聆听胡根林博士的讲座——《指向过程性指导的任务情境写作教学设计》,接着是黄本荣老师组织教师一起交流学习心得,最后由区语文教研员张宏弟老师、工作室主持人黄本荣老师分别作指导、总结。

两个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和区内部分语文老师共同参加了此次线上教研活动,可谓收获满满。

   学习感悟:

王雅静老师:

现在的写作可能要结合情境的需要,教会学生表达。首先就是围绕情境表达,然后再提出有条理地表达,有理有据地表达,有层次多角度地表达,富有创意地表达等等。基于生活逻辑的交际语境写作,是否可以将学生的生活交际情境进行大致分类,再在情境中根据表达层次的不同进行螺旋式的训练。 

杨联老师:

统编本教材建构了写作教学体系,提供了相应的写作知识,但教师要上出别样的写作课给学生带来别样的体验,则需要:一、在教材基础上,提炼出学习元素,即写作程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二、瞄准学生写作需求,变“要素训练型”课堂为“任务情境型”课堂;三、重视真实文体训练,勾连学生实际生活和兴趣点,还原真实的写作过程;四、通过多种支架的创设,帮助学生“看见”自己的思维过程,获得每一次写作训练的成就感。

孔洁慧老师:

过去的写作教学更注重写前的预热和写后的讲评,更多的是陈述性知识的讲解,学生为写而写,教师为教而教,写作课成了学生完成写作任务的课。而真正有意义的写作课,应该是重视过程性指导的,重视程序性、策略性知识学习的,教师应努力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设计好的任务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基于学生的表达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努力在真实写作中让学生学会写作。

 

陈青老师:

胡博士讲座后回答听众提问时说他其实很难注重写作的文体指导,这一点很重要。比如“记叙文”这个概念本身就是错误的,那也不可能创设好的情境,也不可能给学生恰当的指导。写作课学什么,学习要素的选择直接关乎内容支架、表达支架、评价支架的设计。作为教师的我们知识性的构建要清楚,然后创设任务情境,明明白白教写作。    

苏恒老师:

写作的目的和写作的要素很重要,过程的指导性的标准也许更重要,支架是指导的策略和方法,共性和个性的指导是相辅相成的,作为一线老师,如何创设贴合生活情境的任务,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依可据,符合写作的要求,提供支架,提升写作水平,让写作指导思维外化,建构自己的写作思维框架,最终提高语文素养。

 活动总结:

张宏弟老师:

任务,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娱乐活动中所从事的各种各样有目的的活动。此活动是为满足生活需要,与生活意义发生关联。在活动过程中,其行为主体、所从事内容、所达成的目标融为一体。

语文学习任务,借用了社会生活话语,即围绕一个目标而组织起来的语文学习要素和活动。此要素和活动带有“生活任务”色彩,含有社会生活内容,体现综合与实践特征,因而是真正的语文教育(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向下一代传播生活经验的社会活动,其传播方式与社会内容有着紧密联系)。

任务情境写作,将写作情境化、任务化,实际上就是生活化,就是有目的的与社会生活中的人(包括自己)进行书面的有效交际,归根到底就是要让写作在内的语文学习对学生在当下与将来的生活都真有用。 

黄本荣老师:

过去,我们总是把写作拆解成一些要素,然后进行要素训练,实质是把写作看成成品,其实效果有限。现在要从要素训练走向篇章写作,努力让篇章写作具有真实性,完成交际任务。

(撰稿人:杨联  单位:省溧中附中)

图片1.png

图片2.png

图片3.png

图片4.png






主办单位:溧水区教育技术装备中心   单位地址:溧水区永阳街道中山西路12号   备案编号:苏ICP备06013149号-1

网站技术服务电话:13357810100;18913936997   邮编:211200 网站管理登录

技术支持:南京冠邦

  • 微信公众号